莆田的文化歷史,可追溯到南朝梁陳時期,至今1500多年。
士人談及莆田文化時說:「莆邑之稱為『文獻名邦』,實肇於陳代之鄭露。」
據明《興化府志》記載:鄭露祖籍河南滎陽,先輩過江入閩。
其遠祖鄭昭曾途經莆田,「愛其風土」,將祖墓遷到莆田南山。
南朝梁陳時期(502—589 ),莆田郡人不知儒學,鄭露、鄭莊、鄭淑三兄
弟從永泰遷徙而來,在鳳凰山麓、南湖之畔、祖墓之側建起莆田歷史上第一家書堂—湖山書堂,
讀書授徒,首開莆陽文風。
南宋理學家朱熹由此褒獎鄭露「倡學功高澤且宏」。
明代史學家黃仲昭也在《舉人、進士題名碑》中評價說:「郡人業儒自露始。」
鄭氏三兄弟「開莆來學」,為莆田帶來了濃厚的重教興學風氣,
從而奠定了莆田文化繁榮發達的堅實基礎。
興化莘莘學子,不僅創造了科舉史上的罕見現象,
而且留下了許多廣為流傳的科甲佳話,諸如
「魁亞占雙標」「一科兩狀元」「四異同科,七名聯第」「父子一榜,昆季同年」
「相樞同朝」等等,不愧為「中國進士之鄉」。
莆田這方充滿神奇色彩的土地,
因此被譽為「文獻名邦,海濱鄒魯」………
明洪武二年(1369),興化路改為興化府,隸屬福建行省,
治所在莆田縣(縣城、府治屬莆田市荔城區),
轄興化、莆田、仙遊三縣。
仙遊自唐聖歷二年(699)置縣以來,尊師重教,崇智尚學,
「家貧子讀書」、「立世重詩文」,蔚然成風,
曾出現「科甲冠八閩」的盛況。
「文壇宗主」劉克莊在《仙溪縣誌》序言裡贊道:
「吾郡三邑,仙遊最巨。」
鯉城街道是仙遊縣下轄的一個街道。
鯉城街道共轄10個居委會及7個行政。。
早在唐代,鲤城已是仙遊縣治所在地,距今1300多年。
至今遗留有古老的街道。
木蘭溪發源於福建戴雲山脈余支的筆架山,匯聚360多條溪澗之水,
流經仙遊縣和莆田市16個鄉鎮,最後出三江口入興化灣。
莆田素有七大古名街:興化古街,涵江古街,仙遊古街,榜頭古街,
蓋尾古街,笏石古街,楓亭古街。
仙遊古街位於昔日稱為木蘭之域,
即現今民生路、和平路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