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亭位於福建東南沿海中部,自古是閩中沿海興化府莆田縣、仙遊縣
與泉州府惠安縣交界處的商貿重鎮,暨今莆田市荔城區、泉州市泉港區、
仙遊縣等三縣區交界處的交通要鎮。
楓亭,這個有著詩意的地方,
得名於西漢何氏九仙結楓為亭的美麗傳說。
位於楓慈溪下游,是聯繫湄洲灣北岸和南岸的中樞和紐帶的千年古鎮,
是包含原泉州港、興化港在內的大湄洲港中心,
古往今來,這裡商貿發達、文化燦爛,藝術鼎盛,造就了眾多歷史文化名人,
幾乎占興泉地區(興化府加泉州府)一半之多,
曾孕育過陳洪進、蔡襄、蔡京、蔡卞、薛奕、肖妃、林蘭友等歷史名人。
對仙遊縣來說,楓亭鎮是仙遊縣僅有的臨海鎮,不可分割。
仙遊縣一旦失去了楓亭鎮,就徹底變成了山區縣。
楓亭鎮是興化府莆田縣、仙遊縣與泉州府惠安縣交界處的商貿重鎮,
是聯繫湄洲灣港南岸(惠安縣)與北岸(莆田縣)的中樞和紐帶,地位顯著。
楓亭鎮共轄6個居委會及19個行政村,分別是:
學士社區、霞橋社區、蘭友社區、霞街社區、鋪頭社區、湄洲灣工業學院社區、濱海社區、
上滸村、滄溪村、荷珠村、耕豐村、下社村、錦湖村、秀峰村、麟山村、溪北村、溪南村、
東宅村、輝煌村、海濱村、和平村、建國村、斗北村、山頭村、海安村和九社村。
霞街社區位于楓亭中心地帶 ,南與霞橋相鄰,東與輝煌村相連,
北靠鋪頭,西隔楓慈溪經太平橋與蘭友相接,
因地處楓慈溪下游,故称下溪,又因方言溪與街同音,改稱為霞街。
霞街可說是楓亭的主要古街…….
蘭友街主要則為了紀念林蘭友而設。
按: 林蘭友(1594—1659),字翰荃,號自芳,別號砥庵。
明興化府仙遊縣唐安鄉連江里魚街人(今莆田市仙遊縣楓亭鎮蘭友社區)。
天啟七年(1627)鄉試中舉,崇禎四年(1631)登進士第。
先後擔任廣西臨桂縣令、南京湖廣道監察御史、太僕寺少卿、山西道監察御史
兼巡按督學江西、兵部尚書、右副都御史。
林蘭友忠正剛直,嫉惡如仇,公正嚴明,其情、其志、其行令世人欽佩讚嘆、景仰。
在南京湖廣道監察御史任上,他上疏《長安五諫》,揭發奸佞,整肅弊政,不畏權貴。
當時與他一起讀書登第的同鄉薛大豐擔任戶部尚書,為人狠貪狐媚,藏奸作弊。
林蘭友不徇鄉情,曾一日三劾薛大豐,轟動朝野,人稱鐵面御史。
另外,楓亭的元宵節遊燈習俗,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據考證,楓亭元宵遊燈習俗始於宋代,盛於明代,至今已有近千年歷史。
不同於各地的元宵燈節,楓亭元宵遊燈習俗彙集了篝火、社火、放燈、游神、儺舞
等多種古典文化和民俗文化,糅合了當地民間的燈藝、曲藝、舞蹈、十音八樂、
戲劇和雜技等各類藝術。
楓亭的元宵節遊燈習俗,
從正月初六鬧到正月下旬,持續大半個月時間。
整個遊燈的路線就是沿著
這一條古街進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