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坑劉氏古民居群位於泉州市泉港區後龍鎮塗坑村。
相傳在明代靖難之變後永樂二年(1404),原居於福建興化府(今莆田市)的貴族劉宗孔攜家眷
渡海到湄洲灣南岸避難,見此處峰巒相映,曲水停蓄,遂命名為「塗山」欣然居之。
據族譜記載,劉宗孔傳有四子,次子與三子分別徙居雲南和廣東,
長子和四子留在泉港土坑開拓。
長子居住現劉氏祖祠南側,四子居北側。
土坑的劉氏後裔至今已繁衍22代,經明清兩朝延拓出18個自然村共1萬餘人。
位於塗山中心的土坑村便是18個自然村的起始母村。
劉氏一族在這荒原野地開拓創業,終於在第五代培育出一位太學生、主監,
至此下傳的明清兩朝代代皆有入廷為官者。
這些才俊榮歸故里後,均建造顯赫的府第。
自明永樂至清乾隆年間,土坑村共建起40多座古大厝(現存僅剩27座),
聚集成一處宏偉壯觀的古民居群。
古民居建築多為穿斗式結構、硬山式或卷棚屋頂,壯觀宏偉,氣勢輝煌。
座座屋脊高翹,雕樑畫棟。門窗有圓、方、拱、菱等形式多樣。
古民居群整體規劃亦頗具慧卓見,其排列井然有序,
共分8排排列,每排相距30~50米,
大部分坐西北朝東南,通風透氣,冬暖夏涼,又便於交通和活動。
劉百萬舊居位於土坑劉氏古民居群內。
劉百萬,字祥雲,名端弘,生於清乾隆二十八年,系塗山村始祖劉宗孔第十二代玄孫。
劉百萬因聰慧過人,生財有道,曾有一支18艘帆船的商貿船隊而名聞遐邇,他自海上走關東,
終成一方富賈,被人譽為「劉百萬」。
劉百萬故居在土坑劉氏古民居群內面積最大,興建於清乾隆年間,
為三進五開間,外加雙護厝,共有100個門,99個窗,11個天井,
包括圍牆在內共占地面積達1739平方米。
古民居門前兩壁肚和窗前鑲嵌的雕塑種類數量繁多,規模宏大,
圖案古樸,技藝精湛,立體感強,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按材料分,有石雕、木雕、磚雕和泥灰雕;
按造型分,有浮雕、陰雕、線雕和透雕;
按內容分,有山水雕、人物雕、花鳥雕、魚蟲雕、禽獸雕、樓閣雕。
石雕上的構圖疏密有致,線條細膩流暢,人物鬍鬚衣袂恍若欲飄,
枝上喜鵲追逐栩栩如生,展現了高超的雕刻藝術。
在大門側、屋脊上、院子裡,可見蹲著、立著、臥著的
大大小小、姿態各異的石獅,此外還有各式各樣鍥刻花紋的柱石斗、
石鼓、石花架、石砣,有別具一格的聖旨碑、石桌、石花盆,
皆精雕細鏤,古色古香。
2003年土坑村因其古民居建築群,
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為歷史文化名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