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里庵前建一石亭,內有觀音坐像,外有一對石獅子,民間俗稱石獅亭。
人們常相約在此聚會,久而久之,石獅亭就成地名,
在清代官方文書、私承族譜等文字中均有石獅地名之記載。
鳳里街道是石獅的主要商圈,也是石獅發源地。
隋代之前,此地尚荒蕪一片,僅有一條由永沿海鹽場
通往泉州的大路在庵前經過。
這個也是地圖上顯示此區名為庵前的由來。
根據地方文史學家考據,前人經常約定以觀音亭庵前
石獅子為目標碰頭相聚,逐漸形成市集。
也由於隔鄰就是城隍廟,這裏也成了香客行香禮佛的必經之道。
目前鳳里庵隱在舊街區裏,依舊人來人往,熱鬧非凡。
鳳里新商圈九二步行街係拆遷鳳里南側之七十畝公產如道路體育場
和五十畝民宅重建,曾遭遇居民激烈的抗爭,
現在則成了市民逛街購物的天堂。
鳳里北側的舊市區以鳳裏庵為界,以南和平路城隍街一帶仍然以舊市集的姿態呈現,
每日早晚都擠滿人潮,熱鬧程度不輸給士林夜市,是逛街尋舊最好的去處……..
據清代《溫陵商氏家譜》記載:先代在永寧,遭倭亂出走,
曾背負永甯城隍爺,金身大如十歲孩兒,
偃蹇至石獅,安之土地祠廟中。蓋暫寄居也。
又相傳,至萬曆二十年(1592),信眾在券內(今寬仁)興建城隍廟。
而從石獅城隍廟中現存《重修鼇城遷建石獅城隍廟記》
(乾隆四十三年立)的說法,
現存石獅城隍廟的建築規模奠定于清康熙於末年(1667)。
1989年,在政府有關部門支持下,旅外僑胞、港、澳、台同胞及
國內信眾的慷慨捐款,集資三百多萬元,
於1990年興工重修。
只是整修過後,已找不到太多的古意……..
在城隍廟的周圍,各行各業應運而生,
商販們紛紛在此擺攤設店,
修建街道,這條街道便被叫作城隍街。
20世紀30年代,城隍街拓寬、兩側房屋拆建。
城隍街成為具有南洋風格
的騎樓式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