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君初來臺開發時,並無大規模興建房舍之舉動,

直至其長子黃敦朴之孫黃學(第五世)始建大厝。

黃學為當時港埔地區的大地主,並擁有自己的船隊,航行於台灣及大陸之間,

從事商業貿易(輸出以蔗糖、稻米為主)。










黃學因無子嗣,故而認養其二哥黃詩之長子黃弁為養子,黃弁因而繼承黃學成為家族之核心。

此一核心系統傳至第七世,轉而以黃遜人為主。

黃遜人(贊元)是黃君公次子黃光鎮之第七世子孫,為清末時秀才,

娶妻蔡茶、林春花,生八子,因事業發達,空間不敷使用,故而至祖厝之東北方(港埔港對岸)

興建二層樓安記棧,以處理對外商務。

 

 








 港埔的黃家江夏古厝,位於港埔村港埔一路78號,

就是頂厝灣下方港仔埔港出海口右岸處,坐西望東,興建於清道光14年(1834),

是屬於燕尾式屋脊的傳統建築,歷經160年的發展,形成一規模龐大的建築組群,

重要的是它號稱全台第二大的「大埕」。










由前至後中心軸線上計有五進廳堂,四個庭院,

左側有三條護龍、右側有七條護龍(俗稱竹篙厝),

建築物成長方式以增建橫向護龍為主,為標準的漳州合院之成長模式。

巷弄穿鑿附會,縱橫交錯,護龍間小巷是直的,穿鑿護龍間巷路仔彎曲(曲徑)

聽說是要防衛海盜入侵或異族械鬥時掩護奇襲用,庭院中有樁臼(在左側,

因右側人丁較旺,設置有左右平衡之意)、古井、石磨、花園。









由外觀看來首落屋頂「翹脊燕尾」,象徵著當時主人做官之身分地位。

台灣有句俗話說「翹脊大厝,大官大富」,

就是在描述這種深宅大院…….








黃家江夏古厝五進五開間正廳平行坐落中央。第一進規模為五間十一架,

牆身構造為紅磚、土磚及硓石古石,中央為祖廳,左右為房。

正立面為傳統立面形式,腰線以下為硓石古石組砌,腰線以上為紅磚斗砌。

屋頂「翹脊燕尾」代表官位,明間大門門楣上方置有泥塑扁額,

內題「江夏」二字,代表黃氏祖廳堂號,鏡面大門兩側有紅磚組砌之斜紋卍字(上)

及龜甲紋(下)對看堵為裝飾,萬字表平安,六角形龜甲紋表長壽,有祈求家道平安,

百歲長壽之意;

 




大門左右各砌一塊大陸花崗石(稱壓艙石,係昔大陸船隻橫渡海洋時

遇大風浪鎮壓船艙以求穩定所置放),裙堵泥塑璃虎圖案,窗楣泥塑著書卷及花鳥表

富貴各式圖案,它簡單的線條,含蓄中帶著俊秀,更顯古撲的風格。






第二進為五開間十五架,牆身為紅磚及硓石古石,中央為廳,左右為房,

正立面為洗石子,腰線下以不同顏色構成立體方格圖樣,腰線上以勾縫將壁面

分割成水平帶,正面壁前有簷廊,左右兩端為方柱,中央為圓柱,

柱上端女兒牆有泥塑花飾,鏡面屋緣波浪狀形,此與海洋有關(祖先漂洋過海)。

第三進現已拆除留空地,誠為可惜。

第四進規模為五間十七架,牆身材料為紅磚及硓石古石,正立面為傳統作法,

腰線以下為硓石古石組砌,腰線以下為紅磚斗砌,門上置泥塑匾額,內題「江夏」二字,

鏡面簡單樸素。第五落已被拆除改建成現代式磚造平房,不復舊貌。

江夏祖厝成長模式保存完整,其規模龐大,發展歷程久遠,

仍保有原興建時的古樸風味。

走進古厝,我們處處看到駐駁的牆面,從牆面的建材我亦可嗅到不同時期

(清、日治及光復後)修葺的痕跡,如傳統紅磚及硓石古石砌成的牆面,

紅瓦屋頂。





林園雖然有人說『大黃(指江夏萬戶)』與『小黃(指紫雲三公)』

兩者皆是黃氏族裔,本來就是同根源流

『江夏萬戶黃』屬於貴族世家,以仕進、經商為主,子孫比較會讀書做官,

如林園歷任鄉長黃萬教、黃清景、黃兆呈及縣議員黃順成等

都是出自於江夏萬戶黃……….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