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1月東北季風迎風吹拂,漫山的白色芒花海有如點點飛絮,
鋪上層疊巒山,為古道增色不少,每年吸引數萬遊客慕名前來。
踏上先民走過的石板古道,伴隨著浪漫美麗的秋芒,
盡享秋日美景及古道人文風情。
兩山交會形成的凹地,此處視野遼闊,當季風吹拂,芒花浪海景致迷人,
佇立涼亭可眺望龜山島優美景色,
遊覽草嶺古道時絕對不可錯過這裡的絕佳景觀,
也是必拍的角度之一。
《台灣省通志》記載,一位台灣原住民平埔族闢建了臺北與宜蘭間的山路,
後來的人也都循著這條路線,出入往來兩地,這就是最早見諸文獻上的淡蘭古道。
淡即淡水廳,以艋舺(今台北市萬華區)為其起點。
蘭則為噶瑪蘭廳(今宜蘭縣),貫通山區的這條道路就叫做「淡蘭古道」。
由艋舺前往噶瑪蘭,必須經過三貂嶺與草嶺兩座山脈,
因此,淡蘭古道又可分為「三貂古道」與「草嶺古道」。
又有一說淡蘭古道是由嘉慶12年(1807)台灣知府楊廷理所開。
1881年左右,淡蘭古道是唯一由清政府認定的官道,沿途設有隘寮(募集壯丁
保護行旅安全,類似現今保鏢)、遞舖(傳遞信件貨物的轉接站)、驛站,十分方便與安全。
因此台灣先民到宜蘭開墾時,大多都是經過淡蘭古道;
而官方巡視與交通頻繁,亦造就淡蘭古道上許多遺跡……….
登高至埡口處,秋日時節季風吹拂,白背芒花迎風搖曳身姿,
彷彿層層浪花在山頭翻飛,景致宜人,
是一條既能樂活賞景又兼具人文知性的健行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