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米甕砲台位在基隆港西側的太白社區山麓,海拔約70公尺,
與東岸的和平島互為犄角,共扼基隆港。附近的區域被稱為「荷蘭城」,
因此據信自西、荷時期就開始有砲台的設置,並在清廷、日治時期、國府時期
陸續的改建增設,始有今日的設施架構。
白米甕砲台位於基隆市中山區,大約建於清朝光緒年間,
而今日之所見為日治時期所改建過後的景象,
設計觀念及設施配置方面是較先進的作法,而且用材及施工亦頗為精良,
雖歷經多年滄桑,但格局仍然保持完整;
白米甕砲台周圍當地人舊稱『荷蘭城』,
由於荷蘭據台時期就築有堡壘之類的建築,故白米甕砲台也稱『荷蘭城砲台』;
白米甕砲台位於基隆港西邊,坐落在海拔近70公尺的高地上,高地的兩旁有小山,
形成天然的屏障,為港口西岸的第一道防禦防線,
目前白米甕砲台被列為國家三級古蹟。
白米甕砲台為一字排開的配置,由左而右為指揮所、四個砲座、觀測台一字並列面對海上,
乃台灣現存砲台中唯一的形制,究其原因乃因地形上依恃在兩座小山丘間,可阻擋來自側邊的攻擊,
而兩旁的高地則提供了絕佳的視野,成為指揮所與觀測台的最佳選擇;
還有,由於白米甕砲台的主要任務是直接以火力摧毀敵船於港外,
因此一字排開的方式便可發揮最大的攻擊砲火,進而達成『制海砲台】的目的。
白米甕砲台呈長形平面,砲盤區的四個砲座,
每個砲座直徑約15公尺,為堅實的鐵水泥所築造,
砲座後方並設有斜玻道可通往下面的貯彈庫,而指揮所及觀測台則分置於
左右兩側的山丘上,視野遼闊,可俯瞰基隆港內外全景;
可惜的是,白米甕砲台目前已無大砲在此,
只見四座砲座和子牆的遺跡,而且左側的指揮所已改建,
但是由涼亭旁的石階拾級而上右側的觀測台,頂上樹木叢生,
可遠眺蔚藍海景,景色頗為清新。
霧夜中的戍台,
別有一番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