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成戲院是鹽水在二次大戰後成立的三家戲院之一,屬於暨放電影又演戲的混合戲院。
其創設時隸屬臺南縣鹽水鎮(今臺南市鹽水區),由於三家戲院均位在康樂路上,故康樂路
又有「戲院路」的別稱。
該戲院是三間戲院中最早營業,亦是最後結束營業者。
永成戲院在1945年開張成立,但其前身並非戲院,而是黃直經營的「永成碾米廠」,
日治時期,黃家因與日本政府長期合作的關係,累積廣大的官商人脈,生意相當興隆,
二戰爆發後,碾米廠也受波及,日人撤出台灣後,受到重創的碾米廠風光不再,
黃直便將其改建為戲院,也就是永成戲院由來。
建築的前身是建於1942年的「臺南州米穀納入組合 廣內義久調製工場籾收容倉庫」。
當時黃直經營「永成合名會社籾摺調製工場」,從事碾米業,原料來源涵蓋雲嘉南地區,
但後來工場毀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中,緊急拆除三分之一的倉庫後才保住倉庫剩餘部分。
後來黃直將剩下的部分改建成戲院,於1945年開幕。
變身戲院後成了鹽水一帶政商名流的聚集處,
除放映電影之外,有時也請戲團前來演出,在當時可說是鹽水一帶最具規模的戲院。
但隨著時代變遷,永成戲院在2000年歇業,後來由台南市政府耗資千萬重新整修,
裡面保留戲院當時播放的布簾、檜木長座椅及老電影放映機,
在年節還會播放老舊的影片,
戲院裡還有與拍電影相關器具、古老的影片膠帶及
當時有名的影歌星所簽名留下的足跡,
目前除了播放電影也可當成演歌仔戲及布袋戲的戲場成了多功能演藝廳,
館外也有與電影相關的藝術裝置,來鹽水不可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