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埔區早期為平埔大甲東社(道卡斯族)居住地。
在日治時期與隔臨的后里區統稱為「內埔」,
因本區位於「內埔」之外(月眉山西側)
而括稱為『外埔』,地名因而沿用至今。
本區位於台中市西北部,地形是一個典型的「河階地型」,
地勢由北向南依次分為五崁,其高度由東南向西北遞降。
低坎地區因有大安溪水及崁下泉水可用,開發較早,高崁地區早期灌溉不便,
雜草叢生開發較遲,是謂「埔」地。
為什麼外埔要稱為「外埔」?
『所謂的「埔」地,正是為未開發的大草原之義,
遠在三百多年前,外埔鄉仍是雜草叢生,滿目荒涼的草埔,經過祖先的篳路藍縷,
胼手胝足,開墾拓荒,才形成今日年年豐收的肥沃平原,在當時今天的鐵山村與
大東村中心地帶,還是個大無比的湖泊,鐵山村這邊的湖面較廣稱為「後湖」,
而在湖邊零星散居的是「道卡斯平埔族」原住民。
以月眉山為分界線,今天的后里區當時曾為「道卡斯族」的聚居中心,
稱為「內埔」,而相對的,位於后里西邊的外埔鄉,便稱為「外埔」。
外埔的高崁地區包含了永豐、六分、三崁、大同、水美等地。
二崁路上有一古厝,門額三省,應是曾姓。
據《世本》、《元和姓纂》及《姓氏考略》所載,
相傳夏禹的第5世孫少康中興夏室後,曾把自己最小的兒子曲烈
封于一個叫鄫的地方,在今山東省蒼山縣西北。
少康的這一房子孫所建的鄫國歷經夏、商、週三代,大約相襲了近兩千年,
一直到春秋時代,即西元前567年才被莒國所滅。
這時候,懷著亡國之痛的太子巫出奔到鄰近的魯國,並在魯國做了官。
其後代用原國名鄫為氏,後去邑旁,表示離開故城,稱曾氏,
就此世時代代承襲下來,一直流傳到今天。
堂號三省的典故下 :
《論語·學而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三省堂即由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