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州廳的設計由隸屬台灣總督府的技師森山松之助操刀,
依主體工程分為第一、二期,後續工程為第三期共三期施工。
台北州廳的第一期工程自1912年啟動;第二期工程接續第一期工程,
於1915年完工,並於完工同年的4月24日以「台北廳落成式」為名舉行落成儀式;
第三期工程則自1915年啟動,
在台北州廳的西南側興建了一棟銜接州廳西翼的兩層高黑瓦磚造建築。
隨著1945年8月14日日本投降、中華民國接收台灣,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將台北州廳與台北市役所
作為辦公廳舍使用;
到了1957年6月,國民政府實施疏散機關政策,
將前身為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的台灣省政府遷移至中興新村,
台北州廳因而改作為「台灣省政府台北連絡處」使用。
其後,又因行政院進駐台北市役所,
對街的台灣省政府台北連絡處再度改作為監察院廳舍使用直至今日,
並於1998年7月30日獲內政部「台內民字第8778042號函」
指定為國定古蹟至今。
森山松之助(1869-1949),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造家學科(今東京大學建築系),
師承英籍教授康德(Josiah Conder)的傳道授業,學得文藝復興時期建築式樣的設計,
在台灣的建築設計概以文藝復興的式樣為依歸。
於明治四十年(1907)抵台,
是台灣在日治時期設計建築物最多者,約有二十餘座。
在此諸多建築物中,可看出其引進相當豐富的建築形式,屋頂喜做成馬薩式屋頂
(Mansard roof,屋頂甚陡)、柱式、山牆、翼塔、門廳及拱廊等部份,
或材料的處理上,特別成熟圓融的經驗及豐富的創造力,
是台灣歷史上眾多的建築師中極具影響力者。
森山松之助原為建築師,後被網羅擔任台灣總督府營繕課技師,
其所設計的建築物,現存者除了台北州廳舍外,尚有台灣總督府(今總統府)、
總督官邸(今台北賓館)、專賣局(今臺灣菸酒股份有限公司)、遞信部(今國史館)、
台南州廳舍(今國立臺灣文學館)、台中州廳舍(今台中市政府)、台南郵局等,
均是當時台灣重要的建築物,
現今也都形成重要的古蹟,
其中以台北州廳舍、台灣總督府、總督官邸、專賣局等
四棟建築物最為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