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地名的由來,可能是出自於在17世紀時,西班牙人所稱基隆港附近的
漢人聚落為『parian』的譯音而來。因其與閩南語之『萬里』音相近。
又早期原住民稱此漢人居住的聚落為『vasai』,漢人以近音譯字『瑪鋉』稱之。
故萬里區又有『瑪鋉』之名。
「瑪鋉」二字是由早期居住在這裡的「馬賽(瑪鋉)族」而來的,
也就是凱達格蘭平埔族。「瑪鋉」說明了這塊土地和萬里人的關係,
訴盡萬里地區曾有的滄桑,表現出先人蓽簬藍蔞留下的足跡。
直至今日,萬里鄉不論主要道路或溪流都以「瑪鋉」來命名,
由此可見當地人對於這兩個字深厚的情感。
萬里區開墾始於明鄭時期,
當時有一叫洪水閣的閩南人隨鄭軍來台並在此屯墾並經營漁業。
瑪鋉漁港方圓內外,為福建童姓人士於清朝嘉慶初年所闢,
鄉民俗稱該地為過港,上有小橋(現已改建拓寬)橫跨瑪鋉溪,
可通往街市。
瑪鋉漁港,從前為水路客貨貿易港,
今為漁業港口……..
萬里漁港位於新北市萬里區,瑪鋉溪溪口右側,瑪鋉溪上游水源,
因基隆水廠汲取,流量減少,溪口淤積,船隻已無法利用,
民國 65、66 年中央加速農村建設計畫編列經費675萬元,
加強原有防波堤 65 公尺,修建防波堤 172 公尺,開闢泊地 1.2 公頃。
本港因受溪流漂砂影響,港口常遭淤淺,需經常疏浚,耗費不貲。
第一期台灣地區漁港建設方案,自民國 72 年起進行本港整治規劃,
該規劃案計畫於本港之東側增闢新泊地1.5 公頃,並另開闢新港口,
原有舊港口則予以封閉,
新規劃計畫工程於74年度起動工,至76年度為止
,已完成三期工程。
『台灣地區第二期漁港建設方案』繼續辦理延建防波堤23公尺、
海堤340 公尺、消波堤74公尺、護岸136公尺,碎波堤兼碼頭54公尺、
碼頭505公尺、泊地浚渫至-3.5m可供100噸級漁船使用,
87年起陸續進行港區設施改善等工程,
本港建設完成後,目前使用情況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