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最初形態為由《民族報》之王惕吾邀《經濟時報》之范鶴言、
《全民日報》之林頂立共同合作所組之《民族報、全民日報、經濟時報聯合版》,
創刊於1951年9月16日,總社設於臺北市西寧南路33號,
1953年9月16日,《民族報、全民日報、經濟時報聯合版》易名為
《民族報、全民日報、經濟時報聯合報》;
1957年6月20日,又更名為《聯合報》沿用至今。
1958年2月,《聯合報》總社搬遷至臺北市延平南路83號。
1959年8月,《聯合報》總社搬遷至臺北市康定路26號的新大樓。
《聯合報》在世界各地派駐記者,採用最新設備,
其年發行量在1961年突破10萬份、1964年突破15萬份;
1964年又開設了《聯合報航空版》,更加擴大其影響力。
1971年7月,《聯合報》總社搬遷至臺北市忠孝東路四段555號。
1951年創刊、擁有70年歷史的聯合報,從1971年自康定路遷到東區,
到2010年遷至汐止,在忠孝東路四段這個地點整整39年 ……
舊大樓前曾擺放一台印報機,彷彿是報社的精神象徵。
如今新大樓大廳牆面上,將聯合報第一篇社論的鉛字,
打散重組,以純白意象回應了這個歷史。
從稻田變聯合報報社,再改建為最新的複合式大樓「聯合。大於」,
台北市忠孝東路與基隆路口的這個黃金地址,
承載著歷史與人文意義,是有故事的大樓。
「聯合。大於」邀集強強聯手,在姚仁喜、陳瑞憲兩位建築師,
美國SWA景觀設計團隊的合作下,現代玻璃帷幕建築展現了極簡線條
與設計語彙,新大樓呈現歷史與人文的傳承。
其中,國際石藝家和泉正敏應陳瑞憲之邀,
為住宅入口大廳設計兩座藝術品級的接待櫃台。
這款稀有石材來自日本東北,
是石藝家珍藏了40年的壓箱寶。
辦公層結合住宅層的規畫,姚仁喜認為這正是國外近年趨勢,
位於高樓層的「聯合.大於」住宅層,正完美演繹「繁華的最高深處是寧靜」
的哲學,一整排明亮的落地窗,
抬眼可見信義區與忠孝東路兩端………
置身櫛比鱗次的頂級豪宅、辦公大樓之間,
仍能從各種主義和概念構築的華麗天際線中,
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