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9087813.JPG - 麻豆  蚊港厝  張家古厝

麻豆鎮大埕里聖王宮為昔日倒風內海「蚊港」,古地名為「蚊港厝」,

近年來大埕里聖王宮,為強化後代子孫對生長土地之認同,決定用「蚊港」

來喚起鄉民古早的記憶,配合開漳聖王聖誕舉辦「蚊港聖王祭」,

結合藝陣傳承,以傳統民俗藝陣嘉年華會,

推動優質宗教文化。

P9087802.JPG - 麻豆  蚊港厝  張家古厝
P9087803.JPG - 麻豆  蚊港厝  張家古厝
P9087804.JPG - 麻豆  蚊港厝  張家古厝
P9087805.JPG - 麻豆  蚊港厝  張家古厝P9087842.JPG - 麻豆  蚊港厝  張家古厝

 

麻豆區早期為西拉雅族四大社之一蔴荳社的聚落所在,

「麻豆」這個名詞來自於西拉雅語的Mata(眼睛、目)和au(港澳)合併而成,

即眼睛、樞紐之意。

DSC_9949.JPG - 麻豆  蚊港厝  張家古厝
P9087808.JPG - 麻豆  蚊港厝  張家古厝
P9087809.JPG - 麻豆  蚊港厝  張家古厝
P9087810.JPG - 麻豆  蚊港厝  張家古厝
P9087813.JPG - 麻豆  蚊港厝  張家古厝
P9087814.JPG - 麻豆  蚊港厝  張家古厝
P9087815.JPG - 麻豆  蚊港厝  張家古厝P9087806.JPG - 麻豆  蚊港厝  張家古厝
P9087807.JPG - 麻豆  蚊港厝  張家古厝

 

麻豆位處臺灣西南海岸,由於漁業資源豐富,

早在十三世紀初就已有中國閩南漁民前來捕魚。

十四世紀時,位於海邊的平埔族四大社新港、蕭壟、麻豆以及目加溜灣社,

與中國人已有零星的「漢番貿易」,

P9087815.JPG - 麻豆  蚊港厝  張家古厝
P9087818.JPG - 麻豆  蚊港厝  張家古厝
P9087819.JPG - 麻豆  蚊港厝  張家古厝
P9087821.JPG - 麻豆  蚊港厝  張家古厝
P9087824.JPG - 麻豆  蚊港厝  張家古厝
P9087828.JPG - 麻豆  蚊港厝  張家古厝
P9087829.JPG - 麻豆  蚊港厝  張家古厝
P9087830.JPG - 麻豆  蚊港厝  張家古厝

十六世紀時,有中日貿易商來臺南一帶進行交換貿易。

原本麻豆的人口是聚集在麻豆港口附近,但是乾隆二十年因暴風雨洪水氾濫成災,

水堀頭港崩潰流失,自此航道淤塞,人丁流離失所,一時哀鴻遍野,

人口漸漸西移,紛紛湧至現今之麻豆中央地帶避難。

 

P9087816.JPG - 麻豆  蚊港厝  張家古厝
P9087817.JPG - 麻豆  蚊港厝  張家古厝
P9087820.JPG - 麻豆  蚊港厝  張家古厝
P9087822.JPG - 麻豆  蚊港厝  張家古厝
P9087823.JPG - 麻豆  蚊港厝  張家古厝
P9087825.JPG - 麻豆  蚊港厝  張家古厝
P9087826.JPG - 麻豆  蚊港厝  張家古厝
P9087827.JPG - 麻豆  蚊港厝  張家古厝

自從水崛頭沒落後,麻豆之中央地帶曾因北極殿上帝廟的創建,

該廟附近人口開始聚集。

至乾隆中葉, 由於產業之發達,該廟不但設有穀市,

且設有專營獸畜. 魚類. 蔬菜之買賣市場,

商況曾經殷盛一時。

 

除了北極殿之外,乾隆四十六年護濟宮創建後,

廟址四周又因人口聚集而自成一街市的發展,

麻豆以此兩廟宇分出「頂街(穀里街)」與

「下街(穀興街)」兩區域。


DSC_9943.JPG - 麻豆  蚊港厝  張家古厝
DSC_9944.JPG - 麻豆  蚊港厝  張家古厝

DSC_9946.JPG - 麻豆  蚊港厝  張家古厝
DSC_9947.JPG - 麻豆  蚊港厝  張家古厝

 

 

 

道光年間以降,麻豆港的陸化與市街的轉型。

 

十九世紀,倒風內海陸化更為明顯。

首先,道光三年(1825)七月台灣大風雨之後,原由今將軍鄉出海的灣裡溪,

改道由西港南流注入臺江內海,並改稱為曾文溪。

原來作為灣裡溪上游的歐汪溪(今將軍溪),則失去上游水源,

麻豆和佳里之間河道遂逐漸浮覆。

DSC_9942.JPG - 麻豆  蚊港厝  張家古厝
DSC_9945.JPG - 麻豆  蚊港厝  張家古厝

 

至咸豐三年(1853),倒風港口

 

已經變成魚塭,而出現「金斗灣倒風仔港塭」。 麻豆地區海岸線亦逐漸北

 

移,至道光末年文獻上已無麻豆港的紀錄。

P9087811.JPG - 麻豆  蚊港厝  張家古厝

DSC_9948.JPG - 麻豆  蚊港厝  張家古厝

 

麻豆街並不因港口機能的消失而沒落。由於麻豆街仍是南北官道所必

 

經,又有糖、漁之利,乃轉型為供應周邊麻豆保、善化里東保等

鄉村集散和消費的鄉街。

 

位於聖王廟對面的張家古厝,

因廟的資訊推敲,當地昔稱之為蚊港厝………..

 

 

0

發表留言